1952年富隆咨询,广州。
石来发在与母亲曾志相认后,跟随她回到家中。当时,他已经24岁了。石来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,性格淳朴善良,但来到曾志的家中后,他显得有些拘谨。看到儿子晒得黝黑的面容,曾志心中很难过,关切地对他说:“来发,干脆留在妈妈身边吧,白天可以去工厂工作,晚上再去夜校读书,学点文化。”
然而,石来发摇了摇头,语气温和地解释道:“妈妈,我在农村已经有了家庭,还有几亩土地可以耕种。我是家里的主力劳动力,不能丢下他们。再说,我外婆年纪大了,已经80多岁了,我不在她身边,她会很伤心的。我必须回去照顾她,陪着她老去,毕竟她养育了我。”
曾志听了儿子的话,心里感到理解和欣慰,点点头说:“你做得对。虽然你没有受过多少教育,但你知道感恩和责任,知道该为谁去守护。外婆把你养大,我如果强留你在我身边,就对不起她了。”
尽管石来发心中惦念着远方的外婆,他还是在曾志的劝说下,在广州停留了一段时间。那段日子,虽然已经24岁的石来发成了一个成年人,曾志却依旧像照顾孩子一样对他关爱有加,这让石来发感到无比温暖。
回想起自己的童年,石来发觉得虽然生活贫苦,但并不觉得苦涩。在他的记忆里,父亲石礼保和母亲对他一直很宠爱。石礼保是曾志的战友,曾任部队连长。
展开剩余81%1928年11月,17岁的曾志生下了石来发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曾志虽然对孩子的到来非常高兴,但她也知道,自己身处困境,养育孩子困难重重。当时,石礼保的妻子来到井冈山,看到曾志不知如何照顾孩子,便热心地给予她帮助。曾志十分感激她的无私帮助。
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,曾志发现自己无法带着孩子一起行军。于是,她决定将儿子交给石礼保夫妻抚养,从此便再也没有见过他。
石礼保夫妻待石来发如己出,还特地为他取了名字,希望他未来能过得更好。这也是他们作为革命者对未来一代的期许和动力。遗憾的是,在一次战斗中,石礼保牺牲了。不久后,石礼保的妻子因悲伤过度而去世富隆咨询,石来发便由外婆抚养。
外婆尽管生活艰难,却没有放弃石来发,反而给予了他所有的爱与关怀。为了养活外孙,外婆常带着石来发去乞讨,尽管生活困苦,邻居们也纷纷伸出援手。在大家的帮助下,石来发慢慢长大。
随着年纪渐长,石来发愈加懂事,对外婆充满感恩与孝顺。对他来说,外婆不仅仅是抚养自己的老人,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。从外婆的口中,他逐渐了解了父亲石礼保的革命经历,感到十分骄傲。
新中国成立后,石来发家里分到了土地,生活逐渐好转。后来,他还娶了贤良的刘乙娥为妻,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。石来发勤劳肯干,庄稼长势喜人,生活富足。刘乙娥也是一位贤妻,时常为辛劳一天的丈夫准备美味饭菜,温暖了家庭的每个角落。
1951年,石来发遇到了一队穿着军装的人,领队问:“你是石来发吗?我们是来接你回家的。”石来发疑惑地回答:“我的母亲早已去世了。”随后,领队向他解释了事情的经过。石来发不禁想要见见口中的母亲,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
直到1952年10月,石来发终于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寻亲之路。在中南工业部,他终于见到了曾志,这时他才得知,母亲曾志竟是中南工业部的副部长。
当石来发站在曾志面前时,曾志只看了一眼,便认出了他,激动地泪流满面:“对不起,儿子,我对不起你!”母子相认的时刻,充满了深深的情感,曾志高兴地将石来发带回家中。
在1997年接受江西电视台采访时,曾志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,说:“1950年,我请求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帮我找孩子。后来他帮我找到了石来发。虽然他没上过学,我曾建议他在工厂工作,白天做工,晚上读夜校,可他不愿意。他说‘我从来没知道有另外的父母,是外婆带我长大的,我得回去照顾她。’”曾志理解了儿子的心情,虽然他不愿离开,但无论如何,石来发都是革命者的儿子。
不久后,石来发在曾志的目送下,回到了井冈山,继续照顾年迈的外婆。
1964年,石来发因为一点小事,来到广州避难。曾志没有袒护他,而是耐心开导,并鼓励他回井冈山,接受政府的处理。
1984年,74岁的曾志在中组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休。不久之后,石来发来到北京,与母亲团聚。这时,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。
1985年,石来发再次来到北京。这次,陶斯亮也第一次见到了大哥石来发。陶斯亮回忆道:“看到大哥,他身材挺拔,虽然穿着朴素,但看得出年轻时一定很英俊!大哥拿来的礼物也很特别,井冈山的土特产,还有石拐,这种珍贵的石蛙让我大吃一惊。那时我感到,尽管他是农民出身,但对母亲的爱却比任何贵重礼物都要珍贵。”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曾志和石来发共享天伦之乐,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。曾志也带着他一起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,尽管年事已高,她依然爬上了长城。陶斯亮后来写道:“我一直以为石来发是母亲与蔡协民的孩子,后来看了看他的样子,我渐渐觉得他像夏明震伯伯。我也问过母亲,她没有否认。”
曾志也曾在与蔡协民的对话中提到:“石来发长得像夏明震。”对此,陶斯亮表示,如果石来发真是夏明震的儿子,那对烈士的家属而言,是一种安慰与骄傲。
母亲的深情与革命家的后代,成就了石来发不平凡的一生,也让曾志的晚年充满了幸福和温暖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富忧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